ag真人国际官网-ag亚洲国际厅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曾公开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水体治理要努力实现污水、废水的资源化、能源化。要重视污水、废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率。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污水处理资源化是否得到进一步推进?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近日召开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会,研究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现状,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和相关实施方案起草工作,推动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1 n”政策框架体系。
“污水资源化能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难题”,高科技环保企业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对记者表示:“这也是碧水源一直倡导的理念,现在的创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一把钥匙开两把锁’了,无论从环保的角度,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污水资源化都是非常值得去做的工作。”
污水资源化技术创新怎么做?
注重自主研发,形成集成方案,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碧水源是定位专业从事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改善我国“水脏、水少、水不安全”的现状,专注于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资源化技术,致力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双重问题。
“十一五”以来,污水资源化逐渐得到重视,并开始在各领域推广。无论是生活污水领域还是工业废水领域,都更加关注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十二五”,污水资源化被认为是出路,我国各地都开始逐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15%以上。
随着“十三五”的到来,污水资源化再次得到决策层的重视和进一步推动。2019年10月11日,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赴碧水源北京密云再生水厂调研污水资源化科技创新时指出:污水资源化利用是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在污水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围绕污水资源化重大方向,深入研究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材料装备上的核心瓶颈,创建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的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系统方法,为统筹解决水环境和水资源问题提供科学指导。
徐南平还对进一步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明确目标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厘清污水处理的科技创新工作思路,从解决环境问题转变到将资源和环境问题统筹解决上来,不只限于达标排放,更要实现资源化利用。二是要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工作重点,要充分调研了解全国范围内污水来源、种类及产生量,结合现实需求与技术基础,明确污水资源化技术短期突破重点与长期发展目标。三是要进一步将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任务落实在项目上,通过科技项目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形成技术-装备-标准-工程的集成ag亚洲国际厅的解决方案,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污水资源化,重研发更要重产业化
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两个轮子都要转”
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越来越多公司涉足污水资源化利用领域。但碧水源多年来一直坚持走中国式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突破传统治污理念和技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走污水资源化发展之路。
在文剑平看来,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是将污水资源化,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最佳的选择。2009 年,碧水源自主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组器系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列入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科技部等五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以及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公司研发的脚步从未停歇。碧水源“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不仅是“十二五”水专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还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技术可将市政污水转化为地表ⅲ类水以上的高品质新水源,实现水环境治理和新水源开发的双重目标。
有了技术,更要能够产业化应用,转化成生产力,才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剑平认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两个轮子都要转”。
以“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为例,其产业化利用在助力地方打赢碧水保卫战中,发挥了良好效果。2014年,这一技术首次在北京翠湖新水源厂(7000 m3/d)示范成功,经当时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总站检测,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可作为翠湖湿地补水,具有保护水环境和补给水源地的双重功能。
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洛龙河水质提升试验示范项目建成通水,采用“mbr-df” 双膜新水源技术出水水质达地表水ⅱ类,这一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污水中获得的新生水资源量超过910万吨,出水用于滇池补给水,可大量削减入湖污染物,改善了滇池水环境质量。
此外,在产业化方面,碧水源自创立以来承接了超千项污水资源化工程和百余项安全饮水及湿地工程,包括引温济潮工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形水系自然水景工程、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太湖流域治理、滇池流域治理、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保护地治理、海河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多项重大工程。
据了解,上述工程每年为我国新增再生水和节约水资源近 10亿吨,对北京市和全国的节能减排、水环境改善以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