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真人国际官网-ag亚洲国际厅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专访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
“环保领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比如水务,各地都有自己的水务公司和水务集团,多多少少会形成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的保守性,在开发和公平性上就受限了,在需求端是萎缩的,支离破碎的。整体来说,我国的污水很多,但是大都不‘放’在市场上。民营企业占的市场份额都是零打碎敲的,没有市场怎么发展企业呢?没有强大的企业哪有创新的技术呢?没有创新的技术、没有企业怎么会搞好环保呢?”
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
创办于2001年的民营环保企业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碧水源),身上一直有很多光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打破核心膜设备国外技术壁垒、引领本土膜设备在国际市场掌握话语权、环保龙头、2012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上市公司享受过高光时刻,也陷入过艰难困局,2018年,碧水源和其他许多民营环保企业一样,遭遇了现金流紧缩、资金周转困难等行业性冲击。接下来,这家环保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与国资“联姻”,利用碧水源在水处理领域的核心膜技术和行业领先地位,快速打造国内领先的水处理产业平台。经历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碧水源掌舵人文剑平对于解决中国水问题深有感悟。他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中指出,污水资源化将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一个关键,也是我国水处理行业未来真正的出路和市场。
1、水务领域市场亟待改革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持续加速,供水设施面临升级改造和扩大规模方面需求迫切,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以及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市场规模预计将稳步增长。碧水源创立近20年来,行业大环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行业发展上遇到了哪些瓶颈?企业自身在行业变化中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文剑平:碧水源在环保领域发展了20年,总体来看,我国水资源少、水污染较严重,水少就容易污染,水污染了供应量就越来越少,这是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以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膜技术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问题。我国水最大问题是脏,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唯一一个可以解决水脏问题的技术,其他的技术只是降低了污水脏的程度,这个技术通过膜分离和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把污水变成资源,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污水资源再生技术。我们已经在全国探索、推广应用了20年。但是这个技术,我们推广了20年,在污水处理行业里面有多少份额?仅有7%-8%。以我们国家的现实需求程度,这个技术不应该只占这么少份额,应该占到60%才比较理想。
这么多年在行业中发展,最大的体会,就是我国的环保领域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使得这个领域很难出现比较强、比较大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没有中国的环保企业,而法国就有两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水务企业。市场开放不够,就很难让环保的投入变得更为高效,就很难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行业集中度。近几年,我国对环保的投入很大,效果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投入产出的匹配还是不太理想。不理想来自公共服务领域里,有些并不是市场化运作,缺乏透明性、公允性,有时就筛选不到好的企业和好的技术。
环保领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比如水务,各地都有自己的水务公司和水务集团,多多少少会形成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的保守性,在开发和公平性上就受限了,在需求端是萎缩的,支离破碎的。整体来说,我国的污水很多,但是大都不“放”在市场上。民营企业占的市场份额都是零打碎敲的,没有市场怎么发展企业呢?,没有强大的企业那有创新的技术呢?没有创新的技术、没有企业怎么会搞好环保呢?这就是现实。
我认为环保领域,尤其是水务这样跟民生如此相关的领域亟待改革。水环境不好直接承受的是民众,水质不好直接受害的也是民众。民营企业在这个领域生存困难,发展艰难。尽管生存很艰难,我们还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争取。
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要在需求端进行设计,企业就沿着这个方向开发创新技术和产品。把需求端支撑起来,企业就知道怎样发展了。产业政策需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如果一项政策今天有,明天没有。有这个政策时,企业把所有资源安排都放在这个项目上,甚至负债去搞这个项目,政策一旦取消,企业可能就死掉了。我们需要市场需求激发出来的产业和产品,而不是人为的创造供给。
2、自主创新解决中国水环境问题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碧水源通过创新膜技术,推动了市场上的膜产品逐渐走上了国产化、规模化的道路。技术创新对碧水源市场占有率起到怎样做用?目前我国的水处理技术发展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吗?如果有差距,在哪些方面?您认为我国解决水环境问题,除了需要企业深耕技术创新外,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文剑平:碧水源的发展是从创新开始的,我们从研发每天可处理5吨污水的mbr设备开始,到50吨、500吨、1000吨,一直到一个单元mbr设备可以每天处理2000吨以上污水。2009年,碧水源自主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组器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从起步到规模化、产业化用了6年时间,2010年开始,走上了推广mbr的路。凭借这项技术,碧水源逐渐发展成为我国mbr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奠基者,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尖端领域跨入了世界前三强,比肩日本和欧美国家的行业巨头。目前中国mbr市场份额,碧水源占了70%。但是总体来看,技术推广还是不算快的。针对中国这么大的污水市场,我们企业的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共领域的技术推广就有这个特点,决策群体的知识面、工作的连续性是不一样的,人为因素较多,科学性、公平性就会降低。不过民营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哪怕是发展很慢或是有很多波折起伏,也一定要坚持创新。
在中国环保领域,一些技术就是世界的前沿技术,在水处理这一块,我们的技术革新是很多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不是说我们有多聪明,而是别的国家没有遇到我们国家这么难的问题,我们去解决这些比较难对付的问题时,技术当然会比很多国家都要强。甚至可以大胆地说,中国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水资源化水平是全球第一的。哪个国家有像北京这么大的、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把污水处理标准提到地表水四类标准的,这在全球其他国家是没有的,很大程度上是靠碧水源的膜技术实现的。
针对我国复杂的水环境问题,出路在哪?只能是靠创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果靠挖地下水,把留给子孙后代的水资源消耗掉了,是不可持续的;单靠跨域调水,成本又非常高,对生态产生破坏性影响。比如,山东省每年有将近500亿方水需求缺口,其实可以考虑更大规模地应用海水淡化,目前海水淡化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碧水源自主创新研发的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已应用于多个海水淡化典型项目。其中,青岛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由碧水源和青岛水务集团联合投建,一期规模为10万吨/日,由于关键的膜技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使得吨水处理价格降幅可达30%左右,出水水质完全符合港区企业生产用水要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反渗透膜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对国内海水淡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所以说,中国水问题的解决,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饮水安全保障一定要靠创新。
3、创新将开发更多市场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环保企业主要与各地政府合作,市场开放度不高,企业有时难以通过技术、服务得到市场机会,在这种情况下,碧水源是怎么开拓市场的?
文剑平: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靠市场化。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改革,公共资源领域的改革还是相对滞后的。没有市场化,技术也很难进步,企业不产生效益,就很难去做创新。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创造需求,把市场放出来,这个领域的创新就会一下被激发出来。相对市场需求,人才、税收政策都是次要的问题。政府要爱护我们这个市场。
我至少拜访过上百个城市的书记。因为水资源、水环境和水安全是他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给政府写报告,写到解决问题的痛处,提出最佳的ag亚洲国际厅的解决方案,就合拍了,能产生结果。就这样一点点地碰,拓展了碧水源的市场。比如北京、云南的昆明和洱源等地就是靠写信、写报告争取来的。针对北京的市场,虽然雨水等传统水资源短缺,但污水废水这样的非传统水资源并不缺。碧水源提出,如果把污水变成资源,就是一把钥匙开了两把锁,既治理了污水又新增了水源。方向对路,技术领先,就打开了市场。比如,昆明的滇池,大理的洱海,碧水源依靠技术创新,拿到了滇池流域的洛龙河污水处理厂、洱海源头的洱源县新水源厂项目,现在滇池每年可从污水中获得的新生水资源量超过910万立方米,而经过处理洱源流到洱海的水质和洱海相近,也不会污染了。
我们换位思考、有针对性地研究客户的需求痛点,逐步就有了我们自己的项目。现在还有个别城市搞地方保护主义,比如有的项目,技术很传统,标准很低,占地比我们大两倍,水价比我们高,水质也比我们低,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为了打开市场,我们可以跟各个部门汇报,通过破解“痛点”,研究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跟书记写信、写报告沟通。我们会孜孜不倦地写下去。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由民营企业转变成国资控股,为碧水源带来哪些机遇?目前我国民营环保企业有哪些困扰?民营环保企业最终与国资合作是行业的发展方向吗?
文剑平:在我国,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确实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就像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比如,有的人存在对民营企业的误解或偏见,不愿跟民营企业打交道,怕有风险;银行不愿贷款或贷款利息很高等等。
我认为,作为具有核心先进技术、长期发展前景看好的民营企业,碧水源虽遇到过短暂的经营性困难,但一直都有信心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跨越难关。现在,碧水源和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城乡进行混改,也让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得到了舒缓。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是很成熟的,成功混改后,除了遵守公司法,还要遵守国资委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合在一起要擦出多大的火花?目前的方向是清楚的,国有企业看上了我的团队和技术,我们给国企创造了利润;国有企业给我带来一些市场、融资等资源。能跟国有企业进行混改的民营企业是很少的,那得是做得相当不错的民营企业,因为它要通过混改一整套严格程序的考验,其实时间、人力等各方面成本也非常高,我们用了三年时间。目前,我们正在双方良好的协作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成功混改的管理和运营规范,努力成为国企混改的先进典型。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那么您对未来行业发展有什么期待吗?
文剑平: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这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这也是我们行业的广阔发展机遇。
碧水源一直都从服务国家需要的层面来考虑,为国家、社会及人民群众系统性地解决水安全的实际问题。目前,碧水源膜技术及其应用已走在世界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和高品质饮用水技术的前列。我们关注的是在现有污水处理市场的占有率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技术,面向污水资源化领域、海水淡化领域和居民健康饮水领域,开辟更多的市场机遇。
以2018年为例,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达750亿立方米。如果把污水看成是我们的水资源,都收集起来,通过碧水源mbr-df双膜新水源水处理技术,能把它变成地表可用的水资源。既技术可靠,又经济可行,直接处理到地表水ii类到iii类标准高品质水源进行再生利用,可谓一举多得。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率只有全球的25%。如果把这些污水看成水资源,这个市场就大了。碧水源依靠创新技术完全能做到。这就是我们巨大的市场,为此我们一直在呼吁。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在也在力推污水资源化的国家战略实施,在制定一些政策标准和促进相关各个部委的协同。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需求,这都是市场,要通过污水资源化和海水淡化,解决国家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能只依靠挖地下水、调水来实现水资源的平衡。关注需求、鼓励需求的才是产业政策,这就是水务企业未来真正的出路和市场。
未来,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同时通过混改使碧水源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和条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把企业做好,对得起国资、股民、对得起团队。